到,这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没人把他们当一回事儿。
其实那些弹劾的人也知道打拐之事已成定局,没有停止的可能。他们之所以还要站出来弹劾的原因是想警告岳山,别牵连太广,有些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就行了。
太子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呢,正在气头上的李世民可不管他们怎么想,直接对岳山说让他继续加大力度,但有阻挠着不论身份地位一律下狱。
当然了,大家也没有把李世民的这句话完全当真。
事情还是需要六扇门去做的,其中的度掌握在岳山手里,只要岳山知道怎么做就行了。
岳山会怎么做?
前面已经说过,略买人口是全社会的问题,不可能一刀切全部处理掉,这不现实。
他要做的是把那些恶劣的团伙打掉,遏制住人口买卖生意,其他人只能惩戒一番放掉。
这一番隔空交手结束后才开始了真正的朝议。
今天的朝议也很热闹,主要是高层人事变动。
前天高士廉第三次请辞,昨天李世民同意他告老还乡,那么他的职务就空出来了需要重新任命。
今天早朝李世民以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
前不久才被提拔为中书舍人的马周顶替了他内阁大学士的职务。
除此之外,原来的礼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算是升官。
礼部侍郎的空缺由孔颖达担任,专门负责科举的举办工作。
接替孔颖达国子祭酒职务的正是于克训,这几年他协助孔颖达工作也是劳苦功高,又有岳山的支持最终仕途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两个任命也彻底理清了科举和学政的权责范围。
之前不论科举还是学政,都是孔颖达在一力推广,所以这两个权责都掌握在他手里。这不是长久之计,早晚要明确职责。
现在他担任礼部侍郎,也就意味着科举举办权归礼部所有。
之前礼部可以说是六部里地位最低的那个,除了掌管礼仪,别的啥都管不了。但有了科举举办权,地位就会直线提升,成为仅次于吏部的实权部门。
可以想见,孔颖达的到来必将受到礼部上下的一致欢迎。
而学政大权则留给了国子监,毕竟它本身就是负责教育的最高机构。
从此礼部负责科举的举办工作,国子监负责阅卷工作,大家分工明确最大程度的避免徇私舞弊。
等这个人事调动结束,大家发现高士廉的位置有同为外戚的长孙无忌担任,其实就是左手换右手。
有人不甘心跳出来说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兄长,担任宰相于国不利之类的。都不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说话,自有人站出来把他们给驳斥的哑口无言。
等大家接受现实仔细一琢磨,获利最大的居然是不声不吭的马周。
中书舍人之位就不说了,内阁大学士很遭人眼红啊。
虽然名义上内阁只是负责承旨办事的秘书机构,但实际上它在朝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很多事情皇帝都不再直接给相应的衙门下达命令,而是告诉内阁,由他们转达给各衙门。
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就太多了,这个位置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诠释了什么叫位卑权重。
说内阁大学士是半个宰相都没有问题。
这让某些人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等等……马周似乎是岳山举荐的人吧?到现在为止身上还挂着渭水书院先生的头衔,他是岳山的人啊。
把岳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都串联起来。
好几年就在渭水书院设立法学系,还把当时名声不显的孙伏伽请过去当副院正,又把马周举荐给李世民当秘书……
然后呢,数年后的今天借着孙伏伽掌管了大理寺,马周也顺利顶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