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子孙也没有办法继承。所以严格说起来他也是个单纯的官僚。
马周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也是李世民登基后才入仕的文官,没有军功未能封爵,所以他也是单纯的官僚。
那些反对取消免税特权的官僚阶层自然希望能说动他们两人,让他们带头反对此事。
有两个宰辅带头,造成的声势会更大。
然而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想过一点,马周家境贫寒,为官之后也非常清廉,连住的宅子都是李世民出钱帮他买的。
指望他出面给豪门争取利益,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
马周做的非常绝,本来对此事他还是保持沉默,在被人烦了好几次后马上就写了一封奏折表示支持废除官僚免税特权。
这下那些人才消停下来。
孙伏伽倒是薄有家资,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比较暧昧。本来不想发声,但被逼的急了不得不去岳山那里打探了一下情况。
岳山知道他的想法,给了他八个字:至今日期,高薪养廉。
孙伏伽心领神会,回去之后就闭门谢客。谁在问他这件事情,一律以司法官不问行政为由谢绝参与。
这些人无奈之下只能转而去串联其他官僚,势必要把特权给保住。
改革派这边,权贵的支持让这些学子们倍感振奋,以为自己的改革是正义的,得到了朝中大人物的支持。
这些权贵也愿意下本,一开始只是声援,后来干脆亲自下场了。邀请改革派中坚力量为座上宾,给他们讲解改革的必要性。
还出钱举办文会替改革派扬名。
有些士子家贫盘缠不够,只要你是支持改革的,有相关文章和朋友的证明,就可以从权贵那里领取一定的盘缠。
当然他们用的并不是红果果的金钱往来,这太有损颜面了。读书人就讲究一张脸皮,事情不能办的那么难看。
润笔费就是最好的理由,给我写一篇支持改革的文章,我就给你钱。
自从渭水学报开了先河,润笔费已经被天下人所接受,是正常的劳动所得不丢人。
这样一来反而促使了更多的寒门子弟的加入。
改革派之所以搞的这么大声势,离不开李世民和岳山他们在背后拱火。
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次公平的较量,连裁判都亲自下场支持了,你们拿什么赢?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就在这争吵声中科举开始了。
京试非常的严格,进入考场后三天不能出来,直到开始结束。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岳山设定的比较人性化,比如考生不用自带粮食之类的,由礼部统一供应吃食。
甚至连笔墨纸砚、衣服被褥这些东西都不允许带进去,全部由国家,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止夹私作弊。
就在考生专心考试的时候,朝廷终于因为改革的事情召开了一次会议,就连半年没上过早朝的岳山都被喊了过来。
反对派的理由翻过来覆过去就一个:“自古以来解释如此,岂能轻易更改。”
“且优待士大夫是历朝历代都在施行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改了恐怕会导致天下大乱。”
都不用岳山站出来,马上就有支持派出来反驳:
“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三代之时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礼乐读书识字,才能出仕为官,如果不改你们这些人有资格出现在朝堂上?”
“历朝历代都施行此法,那历朝历代都哪去了?士大夫也没有帮助那些朝代传承万世不绝。”
“既然这种方法不行,那就应该做出改变,再墨守成规坚持前朝的老一套,也不过是取死之道。”
“你们坚持不肯做出改变,不是为了国家,也不是为了万民,而是为了你们的一己私利。”
“你们对得起读过的